掌握智財優勢,小蝦米也能戰勝大鯨魚!
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IP)是目前全球業者競逐科技創新的重要關鍵。歷經多次國際智財權攻防,台灣業者必須認知:優質專利已成為廠商維持產業競爭力的利器。為加強產業對於智財權的了解並形成共識,工研院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科技智權週」系列講座,以「IP論壇高峰會」揭開序幕,邀請產、官、學、研人士齊聚一堂,從不同角度解析智財權的重要性,給予具體建議。
維持競爭優勢 掌握談判籌碼 都靠專利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智財權已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指標,更是社會及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因此政府持續投入資源,推動產業技術研發並強化全球專利布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洪淑敏也以近期中美貿易戰為例指出,「從美國禁止企業出售零組件給中興通訊事件可看出,專利權不只是企業競爭的武器,甚至是國家之間的談判籌碼,台灣不可不重視。」
專利不僅是企業競爭商場的談判籌碼,還能透過對國際大廠專利布局分析,掌握產業發展趨勢。羅達生說明:「企業在進行產品技術研發方向決策時,透過專利地圖分析,便可掌握國際大廠的專利布局,進而抓出整體產業發展趨勢;藉由審視研發專案執行與全球專利地圖的落差,進行滾動式修正,確保每一項研發資源都用在刀口上。」
具體做法上,建立智財權標準作業程序(SOP)至關重要,然而全台僅不到100家企業於內部建立相關程序,「相對於包括中國大陸等許多國家愈來愈重視智財權布局,台灣就顯得不夠積極,這會是台灣業者競逐全球市場的一大隱憂,」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說。他呼籲,台灣業者要建立正確的智財權觀念,「智財權是資產,花錢維護增加其價值絕對是必要的,此外,讓員工建立正確的智財觀念,也應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應有程序。」
構建完善智財環境 從正視IP做起
為求現行法規能切合產業需求,建構更完善的智財環境,近年政府在智財權上的重要措施包括:延長設計專利權期限,由原本的「自申請日起算12年屆滿」修正為「自申請日起算15年屆滿」;分割專利期限由30天延長為3個月;以及在新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中,將智財保護政策列入第12條、第13條法條中,其中第12條並規定企業在獲得產創條例補助後,須確實執行智財布局等,以敦促具備創新實力的企業重視智財權。
此外,智財局還訂定「專利舉發案件聽證作業方案」,將於今年挑選出10個案件進行兩造口頭審理,雙方可以針對特定事實進行完整陳述,讓專利舉發案件的審查能夠更加透明、公正及正確,當事人也能充分表達意見,以維護自身利益。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讓台灣中小企業正視智財布局,建構出完善的智財環境。洪淑敏進一步表示,「透過智財權布局分析,趨吉避凶找出產業在全球的利基點,台灣企業才有國際競爭力。」
專利彈藥庫助攻 產業智權好夥伴
國內產業面對國際專利戰火頻仍,羅達生表示,科技專案研發法人是台灣業界的專利戰好夥伴。「工研院擁有豐沛的技術涵量及智慧財產,不僅可作為台灣企業的專利彈藥庫,於全球市場取得競爭優勢,更能發揮專利布局的影響力,協助廠商鞏固國際市場,」工研院協理段家瑞說。
工研院以「專利高值化」為發展策略,至今已累積近2萬6,000多件專利,有效專利達1萬7,000多件,其中發明專利占98%。2017年美國獲證專利數達275件,平均每22位員工產出1件美國專利。工研院的專利創新能力及影響力亦獲得國際肯定,並榮膺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頒發「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的榮譽。
近期成為媒體焦點的「台美掃地機器人大戰」-松騰實業與iRobot專利訴訟案,正見證了工研院結合研發實力與專利策略,協助產業對抗大廠專利攻勢的努力。
善用專利武器 小蝦米打贏國際商戰
全球第二大吸塵器機器人研發製造商松騰實業,2017年遭市場龍頭iRobot控告侵犯其專利權,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禁止相關產品繼續進入美國市場銷售。對松騰而言,這場訴訟關係到公司未來發展命脈,無疑是一場艱困的生存之戰。
松騰實業董事長燕成祥,也在論壇中現身說法。談及這場艱苦戰役,特別有所感悟,「為了避開iRobot的專利,我們做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時,就已經請律師送至美國專業機構進行侵權檢定,就是怕踩到對方的專利,」多年來,松騰十分重視專利申請,然而直至此次訴訟才深刻了解,在現今的全球商戰中,僅靠專利防禦已然不足,還必須化專利為武器,主動出擊,才能在這場全球專利大戰下生存。
台灣中小企業大多沒接觸過跨國專利戰,而松騰的訴訟過程極其艱辛且所費不貲,燕成祥董事長表示,所幸當時工研院適時伸出援手,才得以化解危機。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主任王鵬瑜表示,「工研院以長期布局的機器人相關專利為後盾,主動協助松騰進行相應的專利產品比對分析及前案檢索,並提供移動平台、潔淨單元、估測載體與建地圖的系統與方法、定位系統模組等專利權組合,提供松騰作為反訴策略。」
由於工研院在機器人相關專利權方面,建構了100餘件完整專利組合,才能針對iRobot迅速提出反擊策略。而工研院同仁不眠不休地從數萬項專利中挑選出適合作為此案武器的專利組合,也成為松騰最強大的訴訟利器,最終迫使iRobot於2018年初向ITC終止對松騰的調查並撤告,工研院協助台灣企業在國際專利戰上拿下相當重要的一役,讓小蝦米成功擊退大鯨魚。
欣嚐勝利果實之餘,燕成祥也不禁感慨,「打過耗資1億元的官司後,就知道付錢申請及維護專利權是很重要且划算的,」燕成祥以切身之痛提出建議,全球專利戰未來勢必會愈來愈頻繁,台灣產業界必須早日做好專利布局,才不至於得花大錢買教訓。
Source by:聯合新聞網
Post on 2018.08.21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